1949年,我国钢产量15.8万吨
1959年,1122万吨
1969年,1333万吨
1979年,3448万吨
1989年,6159万吨
1999年,1.2亿吨
2009年,5.7亿吨
2019年,9.8亿吨
2020年,10.65亿吨
……
由1949年的15.8万吨
跃增至2020年的10.65亿吨
中国钢铁人,胸怀钢铁报国志
将世界钢铁带入了“中国时代”
如今,我国已经连续25年
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新中国成立时
人均钢产量不够打一把菜刀
从超强“海工钢”到高强“汽车钢”
从高端“核电钢”到“高温合金”“钛合金”
……
钢铁力量从微而巨
托举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从无到有的跨越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制作的六集大型工业纪录片《钢铁脊梁》通过讲述中国钢铁的精彩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工业之路上,砥砺前行的时光足迹,铭记工业报国的初心,赓续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呈现短短几十年中,中国完成的人类钢铁工业史上从未有过的跨越。
《钢铁脊梁》全片共6集,每集讲述多个钢铁故事,呈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史上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瞬间。中国宝武、鞍钢集团、中国一重、中国中冶、河钢集团、南钢集团等30余家国有企业参与拍摄。今天,让我们跟随《钢铁脊梁》,用镜头读懂中国钢铁故事!
钢铁雄心,铸精品国之重器
中国高铁立硬币不倒的秘密,实力告诉你中国高铁有多稳
钢轨的长度越长,接头越少,高铁运行越平稳。这也是如今中国高铁列车上,硬币能竖立桌面,始终不倒的秘密。此外,钢轨的平直度,也是世界性难题。列车以350km/h的速度行驶时,即使钢轨上只有一根头发丝,都会对钢轨产生75吨的冲击力,损坏钢轨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每一根百米钢轨,都要取其上面的10万个点进行实时监测,只有在如此严苛的监测下,才能制造出一根百米钢轨。
中国第一家生产出百米钢轨的就是攀钢,在这里,每7分钟就能生产出一根百米钢轨。百米钢轨不仅要做到“高平直度”,还要“高强度”“高耐磨”。在攀钢,满足“三高”的秘密的厂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禁区。这个工艺是攀钢的核心机密,也是中国钢轨淬火的核心机密,即使是内部员工要进去,也要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几代人为1毫米奋斗,全球第二大水电站装上中国心
全球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转子,是发电机组最重、最大的核心部件。其最核心的部件——磁轭钢片,生产技术难度极高。2万多片扇形磁轭钢片重达1274吨,叠装在一起有近4米高。当这个庞然大物运转时,磁轭钢片的转速将达到每分钟111圈,相当于以每小时345公里的速度飞速旋转。任何一片磁轭钢如果不平整,都会让转子的重量分布失衡,影响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因为磁轭钢生产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20年前,中国在修建水利工程时,磁轭钢还全部依赖进口。那时,国外提供的磁轭钢片标准是不平度误差不超过6毫米。为了让世界级的水电工程拥有一颗完整的“中国心”,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工程师们自主研发出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基本解决了卡脖子环节。今天,发电机组功率达到百万千瓦级时,磁轭钢片的不平度误差标准已提高到不超过1毫米。
如今,不仅中国大型水电站的磁轭用钢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高强抗震钢、大厚度高级别水电钢板、高牌号硅钢,每一个都摆脱了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的依赖, 钢铁行业成为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登顶世界水电珠峰的主力军。
钢铁纵横,全球享负盛名
2020年粗钢产量世界第一,宝武粗钢年产量超美英总和
2020年,中国宝武产能位居全球钢铁企业头把交椅。2020年12月,中国宝武董事长陈德荣泪洒炉台。这一年,中国宝武粗钢年产量过亿吨,宝武不仅创造了世界第一,而且超过了2020年美国和英国钢产量的总和。中国几代钢铁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近5年来,中国宝武不断出手,在优化钢铁产业布局、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全面发力。中国宝武接连重组了韶钢、马钢集团、太钢集团和重庆钢铁等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一艘亿吨钢铁航母已经启航。
救活塞尔维亚百年钢厂,中国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塞钢,曾经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却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没能熬过经济的严冬。2016年,河钢收购塞钢后,一批中国钢铁人第一时间被派到塞尔维亚,更新设备、传授技术、改善管理水平……他们最终救活了这家百年钢厂。
凭着中国钢铁人的拼搏与付出,河钢集团塞钢管理团队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塞钢也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样板工程。
钢铁之翼,助力国家工业腾飞
打破国外垄断,马钢终成国内重型H型钢王者
重型H型钢,与传统建筑用钢相比,能让建筑更结实、更经济、更长寿,是全球建筑、铁路、桥梁等高端市场的宠儿。二十多年前,我国还不能生产一块大H型钢,马钢改变了钢材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历史。